Lonely Planet Magazine于2008年年底正式推出,自创刊以来,已连续3年获得英国年度最佳旅游杂志奖项以及旅游报导年度消费者旅游出版大奖。2012年8月,Lonely Planet Magazine简体中文版——《孤独星球》杂志诞生。《孤独星球》杂志秉持并倡导“负责任的旅行,有态度探索”的核心精神。
定位:18-65岁独立、富有、心怀勇气的《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杂志读者,不论采取何种旅行方式,是北极破冰的奢华之旅,或是三两好友陪伴的极简之旅,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与关怀精神,对于旅行和这颗星球的热爱,发自内心。
关键词:“负责任的旅行,有态度探索”这其中,既包含作为媒体的《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杂志对于每一位读者的责任。
38年前,托尼·惠勒和莫林·惠勒这一对来自英国的新婚夫妇,从伦敦出发,途经亚洲,一路行走至澳大利亚。这次蜜月旅行诞生了第一本《孤独星球》,也使得惠勒夫妇与旅游结下不解之缘。
《孤独星球》的成功不仅仅是一个商业神话,也是一个文化现象的代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出现了一些反叛资本主义价值观和西方中心主义的“嬉皮士”。他们憧憬东方,希望游历东方,进而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如今,喧闹一时的嬉皮运动已成为历史,但《孤独星球》的字里行间依然散发着特有的独立、理性的旅行态度。
这种独立、理性的旅行态度着实影响了一批人。美国《纽约客》杂志的一名作者曾经这样回忆自己带着《孤独星球》旅行的故事。他说:“它教会了我,也教会了一个时代的人,怎样独自一人自信地走遍全世界。”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孤独星球》作者托尼·惠勒和莫林·惠勒夫妇认为旅行是一种人类的本性,也是地球生物的本性。旅途中,人类的天才智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旅途中,有新奇的感受,有神奇的发现,有生活的改观,有人生的超越。真正的旅行是一种人生体验。
至今,惠勒夫妇仍在不停地旅行,因为他们相信,旅行是让人与人见面的“唯一方式”,旅行还可以拉近这个误解重重的世界。64岁的托尼坚信,“这个星球既是可爱的,也是孤独的。旅行同样如此。”他说,“我仍然是个有旅行瘾的人,塞给我一张机票马上就可以启程。”
有趣的是,在惠勒夫妇看来,旅行指南并不是旅行必备品,真正要携带的是旅行的心境:怀着谦卑,不带成见,敏锐地感受隐藏在风景后的历史。 |